【资料图】
新京报讯(记者 慕宏举)进入6月,2023年求职季如约来临。在走向职场,开启人生新篇章的时刻,广大毕业生也需提高警惕。近日,新京报记者从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获悉一起求职诈骗相关案例,老李通过熟人蔡某“找关系”给儿子安排工作,交钱后未能如愿安排且蔡某不还钱,老李将蔡某告上法庭后,法院判决蔡某构成诈骗罪。
2020年,老李和蔡某结交认识,蔡某得知老李的儿子想去某岗位但不符合条件,蔡某谎称认识熟人可以帮忙。老李信以为真,几天后就给蔡某转账了10万元。
“交钱”后,老李在网上查询到儿子的报名没通过,就联系蔡某,询问情况。蔡某说,名额被其他人要走了,但还有其他岗位能争取一个名额,“费用”需要40万元。于是,老李又给蔡某转账15万元。蔡某信誓旦旦地说,一个月后就能有结果,如果办成了很快就能上班,办不成就退钱。
为了尽快将钱骗到手,蔡某向老李谎称名额有限、时间紧迫,发信息催促老李尽快交钱。“需要走关系,你这边确定要不要做,要做就抓紧,不做他们就再找别人了。”
一个月后,蔡某再次告诉老李,名额又让别人占了,自己过几天把钱退给老李。但后来老李和蔡某联系退钱一事,蔡某反复推托不肯退钱,无奈之下老李报警。
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蔡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帮助他人找工作为借口,骗取他人钱款,数额巨大,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依法应予惩处。
蔡某到案后如实供述所犯罪行,自愿认罪认罚,依法可以从轻处罚。退赔被害人经济损失并获得谅解,依法可以酌情从轻处罚。蔡某曾受行政处罚,依法可以酌情从重处罚。据此判处被告人蔡某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三万元。
法官提示,找工作务必要通过合法途径、依靠正当的努力,妄想走捷径、靠关系,往往不能得偿所愿,一旦被骗子利用,不仅损失钱财,还浪费了宝贵的时间,甚至错失获得理想工作的机会。
校对 吴兴发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关闭
Copyright 2015-2022 中国行业信息网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备案号: 联系邮箱:29 59 11 57 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