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王广燕
“让人耳目一新”“沉浸感很强”……新空间剧场《猫神在故宫》在端午节成功进行了首轮10场演出,场场爆满,口碑和票房获得双丰收,成为北京首个活化利用剧场公共空间进行的舞台剧项目。该剧已于7月18日开启驻场演出,本轮演出84场,至8月27日。
作为北京文化艺术基金2022年度资助项目,《猫神在故宫》由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及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共同出品,仙童国际戏剧文化(北京)有限公司、北京日报报业集团联合出品。近日,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副总经理杨树聪接受记者采访,畅谈“猫神”如何活化利用剧场新空间。
何谓“新空间剧场”?杨树聪谈到,作为非标准剧场的空间,“新空间剧场”在场地大小、形状、层高以及布景、灯光、音响等方面均与人们熟悉的传统剧场不同,这要求主创团队在创作中从各方面进行适应调整。与此同时,“新空间剧场”打破了“第四堵墙”,让舞台进一步延展。观众会或多或少的参与到演出当中,成为演出的一部分。
此次《猫神在故宫》的演出场地位于天桥艺术中心三楼,之前曾是一个展览空间。2021年天桥艺术中心曾在这里举办其第一个商业展“寻喵启示”,无论是展览本身还是文创产品,都受到了观众的广泛欢迎。“我们选定将这一展览空间作为新空间剧场《猫神在故宫》的演出场地,最大的创新就是改变了它的性质,使之从展览空间变成了表演艺术的舞台空间。”杨树聪说道。
将展览空间转换为演出场地,首先要克服空间本身的局限性:层高只有三米,且空间不连贯,包含一段长条形的、类似于走廊的空间。杨树聪介绍,主创团队大胆将空间分为预演区、主演区和文创区,预演区可以吸引观众快速进入剧情,而文创区丰富了整个产品链条。“尽管新空间不是传统剧场,我们仍然要坚持对舞台艺术品质的高标准,根据场地进行舞美、灯光的设计。另外,对现场的观众动线、温度控制、安全疏散等各方面都要考虑到。”
新空间剧场《猫神在故宫》开演以来,得到了观众和业内的众多好评。“很多小朋友走出剧场后,还在哼唱主题曲;几乎每一场演出中都会有成年观众感动落泪。”杨树聪说,相较于传统剧场的演出,新空间剧场《猫神在故宫》的特色可以用两个词来概括——“新而奇”“小而美”。“‘新而奇’指的是相较于传统的镜框式舞台而言,‘猫神’是在非常不一样的空间里上演;“小而美”是说‘猫神’虽然是小体量的项目,但是创作的方方面面精益求精,舞美、音乐、偶等都做得非常精致。”
杨树聪表示,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未来还将探索在剧场的更多空间开辟新空间剧场,在丰富舞台表演品类的同时,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观演体验。“我们将以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为原点,辐射天桥演艺区的其他区域,不断完善天桥演艺区的演出生态,为观众奉上不同类型、不同形式、不同艺术门类的舞台艺术产品,带动演艺区的其他文化消费,助力北京建设‘演艺之都’。”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关闭
Copyright 2015-2022 中国行业信息网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备案号: 联系邮箱:29 59 11 57 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