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崇祯帝自杀后,明朝在山海关的守将吴三桂和南明朝廷不约而同想到了一个解决李自成农民军的办法:那就是请关外的清军入关打击李自成——讲真,以前小编的一个读者谴责李自成不该反“汉人的朝廷”,可话说,朱家人勾结女真人杀汉人的百姓,咋没见这类读者谴责呢?而在南明势力(其实崇祯帝死后,吴三桂也属于南明势力的一部分)勾结清军入关以后,南明朝廷也被一股脑驱逐到了缅甸。
(资料图)
其实南明弘光帝以及弘光朝廷的文武大臣始终没搞懂一个问题:唐朝的李家人创业的时候,都请的突厥人助拳,怎么李家人就能坐稳江山,朱家人都玩砸了?
因此小编打算简单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1、突厥人与北朝贵族渊源
南北朝初期,对于北魏帝国来说,其国防压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需要防备东晋、南朝方面的北伐,一个则是需要防备北方柔然人南下。对于北魏来说,这两个外患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不足:南朝具备北伐北魏,并长期占领、统治北魏土地的可能性。不过好在随着刘裕的去世,南朝逐渐处于武德衰败的状态,因此不足为据。而柔然人虽然兵强马壮,但是柔然人思维粗放,到北魏地盘上顶多是抢一笔就跑。
突厥人起初是柔然人的锻奴——也就是给柔然人冶炼铁器的部族。大约在北魏后期开始崛起,到了西魏和北齐对峙期间,突厥取代柔然。而西魏和北齐当时无力对抗新崛起的突厥,因此西魏(北周)和北齐长期都向突厥朝贡。对于突厥人,北朝贵族其实是很熟悉的。
北周武帝在位期间,虽然北周得以吞并北齐,奠定了统一中国的基础,但是北周武帝对突厥人依旧处于较为忌惮的状态。这种局势一直延续到隋文帝初年。
隋文帝初年,隋朝采取分化+武力并行的手段,一度打残了突厥。在突厥无力危害隋朝的情况下,隋朝大军浩浩荡荡进攻南陈,最终将南陈吞并,隋朝完成了统一,结束了汉末以来长达数百年的战乱(按:西晋昙花一现的统一,可以忽略不计)。
2、李渊勾结突厥人
隋文帝驾崩后,中国历史上罕见的败家子隋炀帝登基称帝,而后以惊人的败家速度把隋文帝留下的深厚家底败了个一干二净:在隋炀帝折腾下,隋朝后期,农民起义在隋朝各地全线开花,甚至李渊、王世充这类隋朝的贵族和官僚们,也纷纷割据一方,起来造隋炀帝的反。而李渊早就有野心,且受隋炀帝猜忌。所以,在隋朝大业十三年(西元617年),李渊也宣布起来造反。
当时李渊自知自己的实力不足以在隋末乱世中立足。于是李渊派人前往突厥,会见突厥的始毕可汗,李渊向始毕可汗承诺:只要自己的军队能攻下长安,那么,长安城里的金银财宝,全都献给突厥。
始毕可汗是个有野心的人。但是一个人的野心往往受限于个人的认知能力。比如小编有个小学同学,父母都是摆摊小贩,而他则只是读了个野鸡大专。但他又是个野心很大的人。对他来说,他这辈子最大的希望就是能成为一个街霸:就是拿着棍子,满大街收保护费那种。毕竟在我的这个同学的认知结构中,最有出息的人,就是拿着棒子对小商小贩受保护费的人。
同样,始毕可汗虽然野心勃勃,但毕竟不能和后世的忽必烈、皇太极相提并论。对于始毕可汗来说,自己最大的理想就是把中原的金银财宝都抢到突厥,至于占领中原,建立突厥人的王朝,始毕可汗实在没概念。
这好比你跟农村土财主讲北上深杭的投行如何如何一样,农村土财主表示没概念,不知道投行是个啥。
3、结语
所以对于李渊、刘武周等中原群雄的造反大业,始毕可汗都是积极支持,甚至还册封刘武周可汗头衔、还派突厥骑兵助拳。当然,李渊在统一天下之前,也源源不断向突厥输送金银财宝。随着李渊统一天下以后,到了李世民时代,唐朝击溃突厥,开创了属于大唐的辉煌。
而之所以李渊父子能顺利利用突厥人给自己打天下,原因在于两点:
第一,李渊父子自身具备抵御突厥人的优势;
第二,突厥人当时不具备反客为主的条件。
而后世的南明朝廷,两者都不具备。
上一篇:国威智能 一路生花—广东国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余少明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关闭
Copyright 2015-2022 中国行业信息网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备案号: 联系邮箱:29 59 11 57 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