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气象台2023年7月6日07时00分升级发布高温红色预警信号:预计,7月6日本市大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将升至40℃以上,请注意防范。
6日9时, 市气象台继续发布 :今天白天晴间多云,山区有雷阵雨,北风一级转南风三级,阵风五级左右,最高气温40℃;夜间晴间多云,南转北风一二级,最低气温24℃。高温红色预警中,今明两天持续高温,高温时段请尽量减少户外活动,注意防暑防晒勤补水,谨防中暑、热射病、消化系统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预计8日至10日天空云量增多,最高气温降至34~35℃。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市文旅局:旅游从业人员
减少户外连续工作时间
6日,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关于做好高温红色预警天气应对工作的通知,提到高温条件下旅游从业人员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减少或缩短户外连续工作时间。详情如下。
各区文化和旅游局、各文化和旅游企事业单位:
北京市气象台2023年7月6日7时00分升级发布高温红色预警信号:预计,7月6日本市大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将升至40℃以上。为做好高温天气防范应对,避免和减少高温天气带来的影响,现将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迅速传达。近期我市出现持续高温天气,此次高温预警是6月份以来的第二次高温红色预警,请各单位要高度重视,迅速传达,立即部署落实高温极端天气防范应对措施,坚决杜绝麻痹侥幸心理,认真履行行业管理责任和企事业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二、及时提示,提前防范。各单要及时通过微信公众号、景区电子屏等方式,发布高温红色预警提示信息,提醒工作人员及游客做好高温红色天气防暑降温工作,高温时段尽量减少户外游览活动,根据情况,备好必要的防中暑药品。
三、强化应对,确保安全。各单位要做好用火、用电、中暑、食物中毒、火灾、溺水等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置准备。要加强巡视检查力度,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做好设备隐患排查;强化重点部位的防火巡查检查和涉山涉林景区火源管控,加强电气线路安全检查,确保消防设施完好,严防火灾事故发生;要做好食品卫生检查,防止发生食物中毒事件;要强化对客安全宣传,避免高温时段户外作业及大型户外文旅活动,做好工作人员和游客的防中暑工作;各旅游景区要确保对消费者的防暑饮料供给,有条件的要提供遮阳避热降温设施,高温条件下旅游从业人员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减少或缩短户外连续工作时间;各旅行社要为旅游团准备防暑降温药品和足量饮用水,要与团队游客协商一致,建议尽量减少高温时段户外游览活动,适当增加旅途防暑避热休息,必要时可调整行程,要加强对导游和游客的健康保护,高度重视和加强对老弱病残幼游客的关心照顾,严防中暑和热射病,确保高温天气旅游安全。
四、严格值守,保障信息畅通。各单位要加强应急值守,严格落实值班制度,及时掌握本辖区、本单位的安全情况。要保证信息畅通,一旦发生安全问题和突出情况,要妥善应对并及时向市、区文化和旅游局及相关部门报告。要做到不漏报、不误报、不瞒报。
联系人:樊海江;电话:85157376;传真:65158257
市文化和旅游局24小时值班电话:65158249;传真:65158251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3年7月6日
北京高温为何如此持久?
此前据@气象北京 消息,7月5日观象台最高气温为40.9℃。全市554个气象监测站中有417个测站最高气温达37℃及以上,330个测站最高气温达39℃及以上,203个测站最高气温达40℃及以上。(此前相关报道:北京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今起3天——)
2023年6月以来(截止7月5日20时),观象台35℃及以上高温日数为18天,为1951年建站以来历史同期最多。
一是京津冀地区受暖气团控制,暖气团强度比较强;二是在高空西北气流控制下,有下沉增温效应,而且天空晴朗少云,没有云层遮挡,辐射增温更加有利,促进了升温;三是空气湿度小,天气干燥,有利于气温升高。
厄尔尼诺条件已形成
需做好预警
今年夏季以来,全球多地遭遇高温天气。7月3号,地球更是经历了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天!4号,世界气象组织宣布,热带太平洋七年来首次形成厄尔尼诺条件,这可能导致全球气温飙升、破坏性天气和气候模式的出现。
世界气象组织指出,厄尔尼诺的出现将大大增加打破气温纪录的可能性,在世界许多地方和海洋中也可能会引发极端高温。世界气象组织宣布厄尔尼诺出现,目的是动员各国做好预警,提前应对,以减轻对人类健康、生态系统和经济的影响。
上月8号,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发布警报说,厄尔尼诺现象已经出现,预计持续到冬季,可能会发展为中度厄尔尼诺现象或强厄尔尼诺现象。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更新说,结合世界多地的模型预测和专家评估意见,2023年7月到9月间出现厄尔尼诺事件并持续到年底的可能性为90%,且“至少为中等强度”。
按世界气象组织说法,厄尔尼诺现象对全球气温的影响通常在它出现后一年内显现出来,因此本次厄尔尼诺现象对气温的影响可能在2024年最明显。
今夏我国气候状况为
一般到偏差
今年入夏以来,我国多地频现极端性高温天气,多个国家级气象站的日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京津冀等北方地区更是遭遇高温“连击”,局地突破40度,酷热难耐。今年北方这轮高温是不是比往年来得早、来得猛?对农业、能源及公众出行等方面又有何影响?4号,中国气象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相关情况。
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贾小龙介绍:“今年6月,全国平均气温21.1,较常年同期偏高0.7,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2高。全国平均降水量86.7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15.6%,为2005年以来同期最少。”
据贾小龙介绍,6月,我国共发生4次区域性高温过程,其中5月28日至6月5日是今年首次区域性高温过程,较常年偏早16天/6月21-30日出现今年以来最强高温过程,华北地区(京津冀鲁豫)高温极端性强,北京汤河口、天津大港等22个站达到或突破历史极值。
国家气象中心副主任张恒德介绍,连日高温将导致用电和能源需求急剧加大,同时受前期降水偏少、高温叠加的影响,内蒙古东部、吉林西部、辽宁西部、河北中北部等地均出现了中至重度的气象干旱,内蒙古赤峰、河北承德等地出现了特旱。
专家预测,今年盛夏我国气候状况为一般到偏差,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偏多,高温热浪、阶段性强降水、暴雨洪涝等气象灾害较重。
据国家气象中心副主任张恒德介绍,5日至8日,京津冀、黄淮境内京港澳、大广、京沪等高速公路部分路段的路面温度可达55度~62度,建议重点关注由路面高温导致的车辆爆胎、自燃等事故。
高温天气下,建议户外活动时做好防暑防晒和降温措施,备足饮水,尽量避开中午的高温时段。要避免在暴雨、雷暴大风等恶劣天气下进行户外活动,尤其是山区和不熟悉水域。
高温防御提示
1.老弱病幼人群尽量减少外出,外出时做好必要的防暑防晒措施。加强对高血压、心肺疾病患者的照料护理,如有胸闷、气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2.高温天气需防范热射病等重度中暑疾病,如需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应定期间断性转移到通风、透气的环境下休息,及时补充足够的水分,备好防暑降温药品,有中暑迹象应尽快就医。
3.执勤、环卫、快递等户外工作人员合理安排工作时间,注意分时段休息。
4.建议近期到京旅游的公众合理安排户外时间,避免高温时段长时间暴露在太阳下,同时加强防暑防晒措施,如选择轻便透气的行装,使用墨镜、太阳帽、遮阳伞等物理防晒工具,及时少量多次补充水分,随身携带防暑应急药物等。6日白天山区游玩注意防雷防雨。
5.高温天气下易发生车辆故障、爆胎、柏油路变形,交通安全风险高,司机应避免疲劳驾驶,加强对车辆的检查和保养,车内气温高,请勿放置打火机等易燃易爆物品。
6.城市和森林火灾风险加大,加强防火意识,注意防范用电量过高和电线、变压器等设施电力负荷过大而引发的火灾,特别要注意电动自行车充电引发的火灾风险。
7.高温天气避免到非正规游泳场所游泳,家长做好儿童看护,防溺水事件的发生。
8.高温天气注意食品安全,饮食清淡易消化,经常补充含有盐和矿物质的饮品。不要过多吃冷饮,以免引起胃肠道不适。
来源:综合BRTV新闻、气象北京、中国气象局、中国天气网、北京市文旅局网站(编辑:曹宁)
上一篇:暑期博物馆一票难求,故宫、国博门票被高价代抢,小心被骗-每日消息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关闭
Copyright 2015-2022 中国行业信息网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备案号: 联系邮箱:29 59 11 57 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