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今年的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抓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加大重点群体就业支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加强青年就业援助。
记者注意到,今年北京两会上,不少“新老委员”围绕青年就业进行了深入讨论。如何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对大学生就业有哪些建议?1月15日晚,科协界别、共青团和青联界别共三位北京市政协委员走进新京报千龙网北京两会访谈间,进行对话。
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副院长白琳(左);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理工大学生命学院教授屈锋(中),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乳腺外科主任医师王昕(右)。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摄
(资料图)
契合好用工单位与就业青年的供需关系
教育部最新统计显示,2023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158万人。高校毕业生是保就业稳就业的重点群体。来自科协界别的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理工大学生命学院教授屈锋认为,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健全就业促进机制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问题。
“教师要有责任心,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自己也要做好吃苦的思想准备。”屈锋说,很多学生毕业后从事的领域不一定完全与其所学的专业相关,考验他们能否胜任工作的,往往是综合素质。
来自科协界别的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副院长白琳也有类似的感受。他提到,毕业以后就能够找到好工作、受到用人单位欣赏的学生,普遍是动手能力强的那批人。
作为教师,白琳表示,让企业导师和高校导师共同培养研究生,可以让学生毕业后更快地进入工作状态。“我们也在不断探索,如何让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真正适应和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北京市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助企纾困的若干措施》提出,拓宽一次性扩岗补助政策范围,符合条件的用人单位招用2022年毕业或离校两年内未就业的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以及招用登记失业的16-24岁青年,可享受每人1500元一次性扩岗补助。
共青团和青联界别的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乳腺外科主任医师王昕说,“用工单位与要就业的青年构成供需关系,但重点是要把这种关系‘契合’好。”
以医疗卫生领域为例,王昕说,“目前北京正在加大乡村振兴建设,北京市乡村医生的专业水平需进一步提高。医学院培养的学生,在政策保障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规培后支援去乡村,解决就业问题。另外,企业的需求方,例如大健康产业,应该创造更多岗位。”
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建议就业者从基层收获经验
职业教育前途广阔。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共有职业学校1.12万所,在校生超过2915万人,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强化职业教育建设,实际上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难的局面。“北京市的很多职业院校做得不错。企业参与进来,点对点培养,学生学成后根据专业分配到相应的岗位。学生物医药的就去了亦庄的药企,从事飞机维修的就去航空公司。”屈锋说。
对于职业教育,王昕认为还存在社会认可度的问题。眼高手低、对自己认识不清,或外界对于某种职业性质的不认可,也会导致就业难。
“不论什么工作,踏踏实实从基层做起很重要。经验和能力都是在扎根基层一线时获得的。从医生这个职业来说,理论再好,但缺乏实践,也是不行的。以北京的乡村医生为例,其基层乡村医生能力很有限,与青年医生的就业培养不无关系。”王昕说。
在今年北京两会上,王昕带了一份《关于青年医生规培后支援乡村的提案》。他建议,鼓励青年医生规培后积极支援农村地区。通过乡村诊疗锻炼,可以迅速提升青年医生全科医学能力以及对于常见病的迅速诊疗处置能力。实际上,这也是缓解青年医学生就业难的一种方式。
根据产业布局和行业发展需要,一些新兴专业也不断涌现。近年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让职业教育的办学路子更宽广。白琳表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增加,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会越来越高。
■对话
委员“老带新”,该如何更好履职?
带着“使命”发声,“长跑”才刚开始
屈锋:今年是我履职的第六年,在我自己看来也谈不上是“老委员”,毕竟这里还有我的前辈们。我觉得我和新委员就像“二年级”同学和“一年级”同学的关系,只是经验多了一点,新委员的能力都非常强,我对他们有充分的信心。
记得我第一年履职的时候,确实就像他们现在一样,有些紧张,我想建议他们的是,一定要勇敢,要带着“使命”来发声,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如果有拿捏不太准的,可以先私下向老委员们请教。
我们对于新委员一定会秉持鼓励、支持、信任、关照的态度,在政协这个平台,尽管委员的年龄、社会职务不同,但大家都是作为委员在平台上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的。
今天能在这里看到王昕、白琳这样优秀的青年委员,我感到特别欣慰,相信他们一定会为北京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今年是本届政协的第一年,长跑才刚开始。
王昕:作为第一年履职的新委员,我有责任在肩的感觉。就像屈委员说的,我们带着自己的专业来这里履职。之前我一直在琢磨,履职的真正意义是什么,通过近几天的参会与学习,我也慢慢在理解。
此外,我还了解到市政协有针对新委员的培训班,我一定会积极参。万事开头难,我觉得只要多向优秀的老委员们多多学习,未来一定会更好。
就我个人来讲,一方面,要向老委员多学习,另外一方面,现在有了市政协委员这一身份,我会更加努力,因为这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我会努力为人民发声、为青年发声,这是我未来五年努力的方向。
白琳:我也是这样的感觉,深知责任重大。这几天,屈委员从各方面给了我们非常大的支持。我相信有屈老师这样经验丰富的老委员引领我们,未来我们一定能把工作做好,履好职、尽好力。
提案撰写要“向前”多考虑一层
王昕:谈到履职,我其实有很多问题想向屈委员请教。来到市政协这个平台之后,很多东西略显陌生,比如提案怎么写才能更代表民意、提案可行性的考虑等,我希望听听屈委员的建议。
屈锋:其实在政协履职中,每位委员都是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比如提案撰写,可能第一次写不好,但是多练、敢写、敢下笔,就会越来越熟练。同时,写提案前,要对你关注的话题有较充分的了解,并进行深入调研,广泛征集意见,也可以向领域大咖求教,在此基础之上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
有一点要格外注意的是,提案的撰写切忌话题过大,这是新委员很容易出现的问题。我们写提案要关注相对“更小”“更确切”的问题。
此外,写提案也要换位思考,要提前假设自己是有关部门,所提的问题到底能不能解决、有没有能力解决、能在多大程度上解决。所以我认为,写提案要“向前”多考虑一层,不能只说自己想说的,要同时替解决问题的部门考虑,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议。这是我的一些理解,希望对你们有用。
白琳:我想向屈委员请教,屈委员是如何从专家型学者转型进步,在政协这个平台拓宽知识面的呢?
屈锋:知识面的拓宽有赖于积累,我觉得市政协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特别好的平台。一方面,政协平台使委员的政治思想站位高,具有履职的高起点。另一方面,市政协这个平台提供了大量学习机会,非常有利于拓宽自身的知识面。比如每年的暑期培训班,听不同专业的专家学者讲座,还有各种调研活动,可能会去不同行业的企业、不同高校走访。虽然我们很难成为另外一个领域的专家,但这些活动都能开阔我们的眼界,扩展知识面。我个人建议,市政协的调研和活动要尽可能多参加,长此以往,我们的眼界和知识面都会有很大提升。
新京报记者张建林 徐美慧
编辑 白爽 校对 陈荻雁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关闭